“光荣之城”第十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在松江开幕
9月26日,“光荣之城”第十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在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开幕。本届展览以“光荣之城”为主题,发动市民借助光影、重彩、翰墨续写红色血脉,描绘新时代上海“人民城市”的美好生活新画卷。历经近一年的筹备,通过广泛动员和高效组织,共接收来自全市20136 件投稿作品。经各级评选,最终精选出 658 件美术、书法、摄影的优秀作品,在云间会堂文化艺术中心展出。这也是继首届展之后,二十年后三展再度合体,也是展呈面积最大的一次展览。主办方特邀屡获国际大奖的设计师进行展览视觉设计,力求更好地集中展现上海市民静态艺术的创作成就。
在市美协、书协、摄协的指导及支持下,本届市民艺术大展持续优化创作辅导、作品评选、宣传展示等环节,本次评选出的优秀美术作品,将首次纳入上海美协入会积分,进一步增强了大展的公信力与权威性,吸引了更多优秀作者踊跃投稿。
本次大展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松江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共同承办。
美术展览作品质量提升,凸现审美回归
本次展览美术入展作品240件,质量进一步提升,画种丰富,其中包含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粉画、漆画、民间绘画、综合材料绘画及其他类型绘画。
冯正安 《腾飞》 160×120cm 油画
刘鑫磊《时光·青春印记》195×175cm 中国画
在所有的门类中,中国传统画种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从方方面面为观众展示了中国画之美。在西方绘画创作中,市民画家尝试着打破常规,使其呈现出独特的东方审美情趣。市民艺术大展反映了一种回归东方审美与视觉表达的趋势。年轻一代逐渐摆脱西方艺术的影响,重新发掘和推崇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形式,这种回归不仅是对传统的一种致敬,也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寻求文化身份和自信心的一种表现。展览上,不同的画种竞相绽放异彩。
李忠印《上海名人系列》 45×45cm×4联 中国画
刘静静《歌唱祖国》160×120cm 民间绘画
周林《绿色进行曲》 115×82cm 水彩粉画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评委丁设认为市民美术展作品不仅突出主题性,反映上海地域文化特色和新时代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同时注重了人文精神的展现,本次评选出的优秀美术作品,将纳入上海美协入会积分,为参展者提供了更好的展示与发展空间,也体现了市民艺术大展对发现和培养人才的长期投入和重视。
书法展览参赛面进一步拓展,体现高雅艺术追求
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是无图的画。书法在群众中普及面广,也是市民艺术大展中参赛作品最多的一个门类,此次共238幅作品入展。评委们认为书法比赛的整体水平有显著提升,尤其是在大草作品方面质量的提升以及大尺寸作品数量的增加尤为明显,篆刻水平也迅速进步。市民艺术大展书法整体水平几乎达到专业水准。
徐秋林 《体有·物无联》 180×80cm 草书
赵其令 《其令古玺小辑》 137×34cm 篆刻
本届大展参与者较往届更为广泛。家庭成员数量持续增长,体现出家庭成员共同传承书法艺术的良好风尚。
夏勤弟 节录《上海赋》 179×91cm 隶书
以往书法大赛,中老年参赛者水平更高,本届大展80后至90后为主的年轻作者表现出众,他们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与时代相契合的艺术理解和创作风格,在传统书体方面也都有优秀的表现。
书法不仅涉及技法,更重要的是蕴含在字内的文化底蕴。评委张伟生寄语书法爱好者们进一步提升文学素养,“这是书法创作进步的根本”,同时期许爱好者们充分考虑在个人性格和适合的表达方式基础上,加强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阐释,以便更自然、更完美地在书法创作中体现出自己高雅的艺术追求。
多彩光影,探索红色城市摄影的深度与广度
“本次大赛以‘光荣之城’为主题,展开了对城市及其文化的深入探讨。”本次大展共180幅优秀摄影作品入展。“光荣之城”摄影题材不仅局限于红色建筑和军人等传统元素,更扩展到了城市的方方面面。镜头不仅对准城市精英、院士,以及那些平凡却不可或缺的普通市民、外来民工和清洁工等,定格了他们与英烈以及他们自己的生活;也瞄向古建筑、城市标志性的现代建筑、工业遗存以及与人共生的花花和草草。
王洪刚 《争分夺秒》
卢跃 《人潮拥动》
摄影不仅仅是表面的记录,而是要通过主题挖掘,关注人文层面,展示城市背后的故事和情感,提升作品的思想性和内容性。有的参赛者对拍摄现场有深刻体验,将主题与人物情感紧密结合,触动读者的内心。
王燕 《数智点亮生活》